大家好,我是喵叔。
今天周五,距离7月31日的“大下架”还有不到4天,按照正常情况来看,今天这篇文章发出来以后,接下来几天可能也没有这种整块的时间来写公众号,喵叔也会满负荷上班。
最近咨询的朋友比较多,有的是给新生儿买保险,涵盖保障型产品和教育金的需求;有的是给自己买保险,涵盖了保障型产品和中长期锁利、储蓄的需求,为了节省彼此的沟通效率,今天喵叔出几套标准作业,了解后,大家可以再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联系喵叔优化配置。
给娃买保险
以0岁健康无异常儿童作为标准化模板。先看这篇文章:《抄作业丨家长必读,丰俭由人的儿童保险配置攻略(2023版)》。目前比较常见的保障型产品方案搭配有两套,另外再加一份全周期的储蓄方案。
第一套是2000块多一点,考虑用单次赔付重疾+百万医疗+意外险的组合。
目前单次赔付重疾险50万保额30年缴费,每年保费一千五至一千七,加上四百块出头的医疗险和一百多块的50万保额意外险,整体价格非常亲民。
第二套方案预算在4000元档,匹配目前一大半用户的需求,重疾险50万保额,重疾终身多次赔付,癌症二次赔付,重疾二次和癌症二次可以叠加赔付,重疾赔付后轻症中症可以继续赔,60岁前额外赔付,少儿高发疾病终身多倍赔付。意外险50万保额,涵盖自费药、私立医院,伤残保额翻倍。医疗险0免赔,涵盖自费药、进口药、博鳌特药以及垫付、二诊等服务,保障相比常规百万医疗险更到位。
储蓄型方案以0岁男孩为例,每年准备5万,一共10年合计50万,全生命周期,在孩子读大学期间、结婚、生子、创业、养老阶段,均提供相应的扶持,合计提供了172万,在百年以后,还能留下275万。
此外,该方案可以附加一个保底3%,当前结算4.5%的万能账户,在以后增额寿的预定利率只有3%的场景下,显得尤为珍贵。
给自己买保险
不同阶段的成年人在给自己选择保险的时候,侧重点略有不同,受收入、预算、身体情况等影响,方案各不相同,喵叔也只有弄两个最常见的方案搭配,一个是25岁人群,一个是35岁人群,前提是他们都是身体没有一点异常的。
首先是25岁人群,这个群体就是喜欢买性价比高的产品,同时暂时没有什么经济负担,一人吃饱全家不饿,依然选择重疾险+百万医疗险+意外险的组合。为了方便计算,重疾险选择50万保额,如果你喜欢其他保额,乘以对应的比例即可。医疗险和意外险都是目前的常规网红产品,性价比高,保障到位,理赔便捷,没有明显的坑点。
这类人群也有喜欢存钱的,每个月少吃几顿火锅少去几次酒吧,存个一千多块钱问题不会太大,每年给自己留下来2万块,锁定一个终身的利益,再加一个“活钱包”,看到钱在里面越来越多,成就感拉满。
到了35岁,差不多是上有小下有老的时候,可能还有一大堆房贷,当然,收入也在稳步上升中,这个时候,挑选产品的时候可能考虑的点会更多一些,用重疾险+医疗险+意外险+定期寿险组合基础保障,同样的,重疾险保额以50万基础保障为例,意外险以单款100万为例,定期寿险以基础的100万为例,保额请一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!
这个方案也只是打个样,不是说35岁就一定要选这种带了身故的多次赔付和0免赔医疗险,选择上面的这种单次消费型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,也没什么太大问题,一切从自身情况出发。
这个时候手上如果有一笔钱,想让它持续增值,不妨用增额终身寿来达成“挪储”的愿望:
10年单利3.61%,竞品应该不多吧,后期想用这笔钱了,根据自己需求灵活规划即可。
再比如,这个时候还打算给自己准备一笔养老金,想做一个养老补充,不妨通过养老年金来实现这一愿望:
这里放了同一个公司的两款产品,分别对应预定利率3.5%和3%,缴费和领取规则完全一致,年交10万交10年,60岁开始领取,保证领取20年,第一款3.5%的产品,每年领取11.6万,第二款3%的产品,每年领取9.93万,每年差了快1.7万,你愿不愿意?
写在最后
最近几年,保险业有几轮大规模停售潮,第一轮是2019年年底,4.025%产品的切换,大规模下架,当年买到过好产品的朋友现在一定是很开心的;第二轮是2021年年初,新旧定义重疾险切换,旧定义产品全部停售,旧定义产品大多有“择优理赔”,保费还更低;第三轮是2021年年底,互联网产品的全线切换,这次带来的影响是我们要买外地的保险产品,会麻烦一些。
第四轮,便是本次3.5%的切换。这次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,一边是我们重疾险、定期寿险这种保障型产品的涨价,从已有产品的情况来看,涨价几个点到二十几个点的都有;一边则是增额寿和年金险的利益大大缩水。
说的直接点就是,只要你打算买上面几种产品的任意一种,都请你认认真真把握住最后这几天好日子,也许这也会是接下来的利率天花板。
不清楚的地方,尽快、提前联系喵叔。
没有完美的产品,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,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,欢迎咨询。
每日排坑,要么劝退,要么买对。坚持更新不易,如果认可这篇文章,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,谢谢。